<em id="hlgmj"></em>

        1. <em id="hlgmj"></em>

            1. <div id="hlgmj"></div>

              庫克時代的蘋果,已經到了命運的轉折點

              摘要

              蘋果遭遇了 iPhone 時代以來的第二次衰退,相比 2019 年的暴跌,這次資本選擇觀望。

               
              北京時間 5 月 6 日,蘋果公布了 2023 財年二季度財報,季度收入 948 億美元,同比下跌 3%。
              這意味著,2023 財年蘋果收入衰退,幾乎已成定局。上一季度,蘋果在解釋業績同比下跌 5% 時,將原因歸于了「新 iPhone 產能不足」。但隨著 iPhone 供應恢復正常,二季度銷量并沒有迎來強勢反彈,同比銷售額僅微增 2%,這意味著 iPhone 14 系列的整體銷售表現,仍弱于去年的 13 系列。
              不過,在今年科技行業整體蕭條的大背景下,蘋果的表現仍算差強人意。盡管業績衰退,資本市場依然給到了相當樂觀的反應。財報發布日盤后,蘋果股價上漲 4.69%。
              有分析師用「緩過一口氣」評價蘋果本季度的財報表現。自 1997 年喬布斯回歸蘋果至今,25 年時間里,蘋果只出現過兩次財年業績衰退。上一次出現衰退的 2019 年,蘋果的市值在半年內縮水三分之一,一度陷入危機。
              但對蘋果來說,當下股價的穩定,或許真的只是「喘一口氣」而已,從資本市場到用戶,所有人都緊盯著它接下來的動作,無論是傳聞 6 月將要亮相的 MR 頭顯,還是秋季或許會進一步漲價的 iPhone Ultra,都將定義蘋果的下一個篇章。與此同時,不斷爆出的內部動蕩,也加劇了未來的不確定性。
              一切都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增長停滯

              展開本季度財報,幾乎就是上季度衰退表現的復刻、延續。
              總收入同比下跌 3%,相比上季度 5% 的跌幅有所收窄。具體到各個業務板塊,Mac 同比下跌 31%,iPad 同比下跌 13%,iPhone 同比上漲 2%,服務板塊同比上漲 5%,可穿戴、家居、配件板塊同比下跌 1%。
              考慮到這個季度,除 Mac mini 和 iPhone 14 分別更新了配置和顏色之外,蘋果并沒有其他新產品發布,財報表現延續上一季度趨勢,也并不令人意外。此前蘋果曾給出了收入將下跌 5% 的業績指引,與一季度跌幅一致,最后實際跌幅縮窄,反而超出了市場預期。
              在幾乎所有業務板塊都衰退的背景下,唯二的好消息一方面來自于軟件服務,蘋果錄得了 209 億美元服務收入,創下歷史新高;另一方面,iPhone 的銷售額同比微漲,雖然這里要考慮到上季度「搶不到 iPhone 14 Pro」的用戶需求持續釋放的因素,但在智能手機市場整體縮水的背景下,依然算得上利好。

              地區市場方面,北美、歐洲、大中華區等主要業務區域的表現,也都保持了穩定。沒有出現如 2019 年大中華區業績跌勢兇猛,2021 年又強勢反彈的情況。本季度蘋果在大中華區的收入同比下跌 3%,與總營收的步調完全一致。
              財報發布的同時,據 CNBC 報道,蘋果將延續去年的股票回購計劃,回購約 900 億美元的股票,將回購力度保持在歷史高位,給資本市場提供了一定信心。財報發布后的盤后交易里,蘋果股價大漲 4.69%,市值來到 2.75 萬億美元,仍接近歷史高位。
              僅從「超出預期」、「回購」這兩個點,并不能完全解釋蘋果業績衰退,但股價卻穩在高位的矛盾。
              2019 年,蘋果曾交上與今年類似的兩份季報,也是財年前兩個季度的營收分別出現了 5% 的同比下跌。當時蘋果市值在半年內蒸發了三分之一,直到春季發布會上,蘋果接連發布了 Apple Arcade、TV+、News、Card 四項新服務,才在后面逆轉了收入跌勢。
              所以這一次,同樣的問題依然擺在蘋果面前,它依然要想辦法找出問題,逆轉頹勢。
               

              利好出盡

              以單季度的視角去看,本季度蘋果業績最大的「出血點」是 Mac 和 iPad,銷售額分別同比下跌 31% 和 13%。
              這不難理解,兩塊業務的上一輪增長,主要出現在 2020 年 M1 芯片推出的時期。自研 ARM 架構芯片的優秀性能和功耗表現,疊加上 2020-2021 年居家辦公、居家學習的需求激增,驅動了 Mac、iPad 的銷售增長。
              但現在,一方面是下一代 3nm 制程芯片持續難產,M2 系列芯片的表現提升有限,且更高性能版本的 M2 Ultra 遲遲未見消息,為 Mac、iPad 的產品迭代造成了阻力。另一方面,生產力工具的換機周期本身就相對較長,經過前兩年的換機潮之后,需求疲軟并不意外。

              搭載 M2 和 M2 Pro 芯片的 Mac mini 電腦是蘋果今年少有的新產品之一。
              類似的問題也影響了 iPhone。
              此前 iPhone 12、13 系列的銷售增長,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當時蘋果率先采用了臺積電 5nm 制程工藝來制造 A14、A15 芯片。兩者在性能和功耗表現上遠超同時期的高通旗艦芯片。但今年 iPhone 14 Pro 上搭載的 4nm 制程的 A16,提升和領先已不那么明顯。
              市場也在發生變化。據市場調研機構 Canalys 的數據,2022 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下跌了 12%。對應到蘋果近兩個財季,市場整體分別縮水了 18% 和 13%。在本季度市場整體衰退 13% 的背景下,iPhone 能實現 2% 的銷售額增長,確實可以算利好。
              當智能手機市場整體進入存量戰爭,面臨衰退的時候,蘋果吃到了「制霸高端」的紅利。越是高端機型用戶,對品牌的忠誠度越高,也更愿意為一些新功能買單,換機。這是市場對蘋果的基本盤依然充滿信心的一個主要原因。在智能手機領域,iPhone 依然是高端的絕對代名詞。
              問題最終要落到「增量」上,市場不懷疑蘋果能穩住當下的基本盤,但對上市公司來說,增長的預期更加關鍵。
              此前幾年,蘋果最主要的兩個增長發動機是「服務」和「配件」,包括 2019 年的那次衰退,也是通過推出多項新的服務產品后力挽狂瀾。但從近兩季度的情況來看,這兩塊業務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走到了盡頭。
              去年秋季,蘋果發布了價格更貴,但搭載更多功能的 Apple Watch Ultra,希望通過戶外運動這個垂直市場,撬動一些新的可穿戴設備增量。同時蘋果還發布了 AirPods Pro 2,理論上也應能帶動一波銷售。
              但兩者的銷售成績并不盡如人意,過去兩個季度,蘋果可穿戴配件這塊的銷售業績不增反降。這是 Apple Watch、AirPods 誕生后首次出現業績下跌,而且是在有新產品發布的情況下。這意味著這塊市場背后的需求,并沒有那么堅挺,也缺乏更多可挖掘的增量。

              最后,只剩下「服務」,是蘋果唯一還保持著增長勢頭的業務。但增長速度已經從過去幾年的兩位數,最高同比 30% 以上的增幅,降到了現在的同比 5%。從去年秋季開始,軟件服務板塊已經連續三個季度,增幅只有 5% 左右,徹底轉入了「慢車道」。

              今年 4 月,蘋果在美國基于 Apple Pay 推出了一項類似「余額寶」的儲蓄功能,用戶可以把自己的現金余額存進一張虛擬銀行卡里,獲得 4.15% 的年化利息。盡管蘋果這里只是扮演的「中介」角色,真正受理儲蓄業務的是高盛銀行,但蘋果依然能從中獲取一部分傭金,作為收入。
              如果要用一個詞形容蘋果目前的狀況,就是「利好出盡」。
              芯片制程的領先、智能手機市場的紅利,以及高用戶粘性帶來的服務和配件銷售,這些過去幾年驅動蘋果增長的引擎,已經很難再榨出更多收入。現在的蘋果,必須回答那個困擾著所有科技公司的問題:What’s the next big thing?(下一項巨大的革命性技術是什么?)
               

              暴風雨前的寧靜

              今年以來,蘋果的產品發布、宣傳相對較少,也沒有召開春季新品發布會。這也是近兩季度業績相對平淡的原因之一。
              一切都指向了 6 月的 WWDC。此前有傳聞稱,蘋果將在 6 月的 WWDC 上,首次對外展示閉門開發數年之久的 MR(混合現實)頭顯。后來邀請函上的圖案,也似乎是頭顯設備會采用的「透鏡」,暗示著這場發布會將與頭顯有關。
              蘋果的這款 MR 頭顯設備,已經醞釀了數年之久。早在 2018 年,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就已經從供應鏈得到消息,稱蘋果的頭顯產品已經進入硬件驗證階段,可能很快就會發布。直到 5 年之后的今天,它才將要「千呼萬喚始出來」。
              對蘋果來說,推出頭顯設備毫無疑問是一招險棋。從硬件、軟件,再到內容和服務,目前的 VR 領域都還沒有達到普及的「原爆點」。設備的過重、過大、佩戴繁瑣,顯示效果不夠好,都導致頭顯這個品類的市場滲透率還非常低。
              而且已經有大公司在這個領域里「探過路」了。2021 年 10 月,Facebook 更名 Meta,號稱要圍繞旗下的 Oculus VR 設備 all-in 元宇宙。但之后,Meta VR 部門的成本居高不下,銷售業績卻增長緩慢。Meta 股價也因此一瀉千里,最差時甚至縮水了 70% 以上。
              或許正是因為有 Meta 的教訓在前,蘋果才「雪藏」了這款神秘的頭顯設備,一直沒有發布。但這一次,一切已經是箭在弦上。只不過,事情也并不是發布一下那么簡單。
              今年 3 月,據 Financial Times 報道,蘋果內部出現了不小的矛盾,問題的核心就在于,要不要發布 MR 頭顯產品。
              據稱,這款頭顯已經開發了 7 年之久,這個開發周期是初代 iPhone 的兩倍。過去幾年,蘋果管理層幾乎每年都在向工業設計團隊施壓,希望能盡早發布產品。但設計團隊一直認為目前的技術,還無法將這款頭顯做到足夠輕巧,適合佩戴,所以拒絕推出。
              直到今年,領導設計團隊的 COO Jeff Williams,堅持要發布頭顯產品,最終,CEO 庫克支持了 Jeff 的決定,發布時間被定在 6 月的 WWDC。
              據媒體報道,蘋果并不期待這款 MR 頭顯在發布后第一年就賣出很高的銷量。但它作為蘋果的「下一代計算平臺」,必然會是蘋果未來幾年收入增量的重要來源。包括它在早期投入市場后用戶反饋,也將大大影響資本市場對蘋果未來業績的判斷。就像過去兩年的 Meta 一樣。
              可以確定的是,MR 頭顯的發布,將會給蘋果接下來兩個季度的股價表現,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
              除了布局未來的頭顯,另一個更近的「增長點」則在于秋季的新 iPhone。
              據彭博社報道,今年蘋果大概率會推出一款更高端的 iPhone 機型,或許名為 iPhone Ultra。如果這款產品進一步抬高 iPhone 售價的天花板,則有助于 iPhone 業務在秋季重回增長。
              「給 iPhone 漲價拉動增長」這一招,幾乎是蘋果的固定招式,在過去 10 年里屢試屢爽。從 iPhone 6 Plus 的大屏漲價,到 iPhone X 的全面屏,再到后來的 Pro Max 機型,iPhone 永遠是那只能下金蛋的雞。
              但市場對 iPhone 的定價天花板仍有疑問。目前最貴的 iPhone 14 Pro Max 機型,價格已經來到了 13499 元,如果這個數字被進一步推高到兩萬元左右,很難說到底有多少用戶會選擇為它買單。此外,售價高達2萬元的新 iPhone 到底能向用戶交付什么樣的功能、價值,也要得打一個問號。
              無論如何,今年剩下的這 6 個月,或許將是蘋果自喬布斯回歸之后,最為動蕩,最為充滿不確定性的一段時間,也將為未來幾個季度的財報表現,帶來更多變數。
              這將會是一次艱難的闖關,而站在舞臺中央的,將會是 CEO 蒂姆·庫克。
               

              庫克的謝幕表演

              在蘋果近半個世紀的創業史上,它經歷過的所有動蕩,往往都是「人」的動蕩。
              最初,是史蒂夫·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共同創造了 Apple II 的奇跡,讓蘋果實現了從 0 到 1 的創業。
              但隨著被公司寄予厚望的兩款新產品,Lisa 和 Macintosh,都遭遇失敗,沃茲和喬布斯都離開公司,蘋果陷入了長達十幾年的低谷。直到 1997 年,喬布斯回歸蘋果之后,與 Jony Ive 組成新的搭檔,才有了奇跡一般的觸底反彈,開啟了蘋果的黃金時代。
              而今天蘋果面臨的問題,似乎就正在演變為「人」的問題。
              自 2019 年,首席設計官 Jony Ive 離職后,蘋果內部可以說是動蕩不斷。比如關于 MR 頭顯是否要發布問題,設計團隊和 COO Jeff Willams 的矛盾,或許就導致了領導工業設計團隊的副總裁 Evans Hankey 決定離開。
              蘋果負責硬件設計的副總裁 Evans Hankey(左)
              除此之外,就在 4 月,The Information 還報道了蘋果內部 Siri 團隊的動蕩。多名曾在 Siri 團隊任職的前員工表示,Siri 之所以多年來表現不盡如人意,且進步緩慢,原因就在于領導層過于保守。相比為用戶交付更多、更好的功能,他們會花更多時間考慮滿足上級關于隱私合規方面的保守要求。有不少工程師甚至因此選擇跳槽到谷歌,去做自己想做的 LLM(大語言模型)開發工作。
              類似的動蕩幾乎存在于蘋果的每一個事業群。3 月,據彭博社報道,自今年以來,蘋果內部已經出現了一系列不尋常的管理層人事變動,包括離職、轉崗,涉及的部門包括線上零售、采購、營銷、硬件開發、軟件開發、音樂服務、云業務……
              內部的動蕩,疊加外部的壓力,一切又都聚集在 CEO 庫克身上。
              自 2011 年從喬布斯手里接過 CEO 一職后,外界對庫克的質疑一直沒有停過,各種聲音說他「不懂產品」,甚至「不再創新」。庫克從未回應,只是把蘋果的市值,從喬布斯去世時的 3500 億美元左右,做到了今天的 2.75 萬億,最高時一度超越 3 萬億。
              但必須要說,從 iPhone、iPad,到 Apple Watch,這些產品最初的藍圖,都是喬布斯參與制定的。庫克作為曾經的 COO,把喬布斯的產品遺產運作到了極致,無論是技術、設計、制造、供應,都被整合到了一個近乎完美的程度。但他始終沒有為蘋果的「下一代產品」,指明過一次方向。
              考慮到庫克的年齡,他可能將在 3-5 年后考慮退休,或至少從 CEO 的位置上退下來。對庫克的職業生涯來說,最后這一段旅途,或將會是一段異常艱難,又將為他的職業生涯蓋棺定論的日子。
              過去有一些報道,包括書的作者,會提到庫克「對產品不那么感興趣」,他的工作重心一直放在公司運作上,很少像喬布斯一樣,針對產品做出一個「決斷式的選擇」。這或許跟過去十幾年科技行業的大環境有關,在智能手機的時代,確實不需要他來做什么決斷。
              但現在,那個「定義時刻」正在向庫克靠近過來。無論是外部 GPT 等顛覆性 AI 技術的涌現,還是內部關于頭顯產品的爭論和動蕩,這些壓力都在迫使他做出「決斷」,這也將最終影響蘋果這家企業的命運,定義它的未來。
              本季度的蘋果,經歷了短期內最后一個「喘過一口氣」的季度,未來是更多的不確定性,也意味著更多可能。

              最新文章

              極客公園

              用極客視角,追蹤你不可錯過的科技圈。

              極客之選

              新鮮、有趣的硬件產品,第一時間為你呈現。

              頂樓

              關注前沿科技,發表具有科技的商業洞見。

                  <em id="hlgmj"></em>

                    1. <em id="hlgmj"></em>

                        1. <div id="hlgmj"></div>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