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 id="hlgmj"></em>

        1. <em id="hlgmj"></em>

            1. <div id="hlgmj"></div>

              杰克和一龍:尬聊中體現的不同技術觀與方法論

              摘要

              即使同為技術信徒,話不投機也在所難免。

              在今天開幕的 2019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和特斯拉 CEO 埃隆?馬斯克的「雙馬對話」備受矚目。

              據主持人介紹,大會在公布這個消息之后就通過新華網、上海電視臺、上海發布等媒體向社會征求一些希望二位討論的問題。短短一個小時,組委會就收到了成千上萬各種充滿奇思妙想的問題,經過分類和提煉后,就成了今天「雙馬對談」的幾大關鍵詞。至于要聊什么話題,還需要馬云和馬斯克共同決定,從大屏幕顯示的八個問題中選出。         

                      左邊是提供給馬云和馬斯克供選擇的討論話題 | 極客公園現場拍攝

              盡管這兩位嘉賓有很多共同點,在各自的事業上都成就了一個又一個傳奇,但在看似具象的主題設置下,二人自說自話,互相都接不上茬兒。

              彭博社科技專欄記者 Tim Culpan 也是挺毒舌的。他說,「馬斯克和馬云就像兩位老大爺一樣,關了助聽器在那兒互相吐槽。」(Elon Musk & Jack Ma were two old grandpas sitting on a porch yammering at each other with their hearing aids turned off.)

              彭博社記者 Tim Culpan 對這場對話的調侃 | 官方供圖

              在這個技術劇烈重塑世界的時間點,即使像「雙馬」這樣的組合也很難完全看得清楚未來的一切。而聆聽智者對話的好處在于,通過不同見解的交織和碰撞,幫助我們理清思路,為今后避免犯錯建立良好的基礎。

              和之前預期的不一樣,馬斯克在今天上午主論壇的對談當中,并未提及之前預熱的、關于隧道公司 The Boring Company 中國項目的任何消息。

                       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聯合主席馬云、特斯拉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出席 2019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 CGTN


              去火星還是保護地球?

              馬云對火星不感興趣,但他還是想親耳聽聽馬斯克為何執著于火星旅行。

              馬斯克說,「我覺得我們需要更進一步了解宇宙的本質,以確保我們能夠進入到不同的行星生活。這并不是因為我覺得地球沒有希望了,但畢竟存在這種可能,即使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地球還是有可能會發生人類無法控制的事情,外部力量或者內部事物導致文明被毀滅或者我們受到足夠的威脅以至于我們只能搬到另外一個星球去生活。」

              換句話說,地球 45 億的生活當中,現在第一次有可能讓生命離開地球生活,之前是沒有可能的。但是這個機會窗口會有多久,長或者短都有可能。假定機會窗口不長,我們需要盡快抓住機會窗口。這是我的觀點。

              馬云認為比起開發火星的事情,似乎把精力投入讓地球可持續發展的事情上更有意義。

              對此,馬斯克反駁說,「我也是支持地球的。但有一天當人類成為多星球生存的生物時,人類社會將有可能實現超越地球的更大發展。從資源的角度說,這世界只需要使用大概最多 1% 的資源用來研發去實現多星球生活,并不需要太多投入。我覺得這是針對未來比較明智的一個投資。」

              他提到,「比如用特斯拉新能源電動車,用電池、太陽能作為動力解決方案,可以部分解決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我很激動特斯拉能來到上海,特斯拉(中國)團隊做得非常棒,上海的超級工廠非常令人震撼。我很驚喜特斯拉在上海取得的巨大的進步,全世界都看到了一個好的案例,一個創新企業在中國可以取得多好的進展,這是非常令人稱羨的,我向大家致敬,你們太棒了。之前我在其他地方沒有看到過這樣快速的發展,中國就是未來,未來是非常令人激動的。」 

              「中國的創業企業發展速度像火箭一般,他們已經進入軌道了,我很尊重這樣的創新型的『火箭企業』。」馬斯克如是說。


              人工智能是「愛」嗎?

              馬斯克問馬云,「AI 在中文里是不是指的是『愛』這個意思?」,馬云回答說,「我不喜歡 AI 被稱為人工智能,我稱它為阿里巴巴智能。」

              對此馬斯克表示贊同。他說,「我也這么感覺。一般大家都會低估人工智能的能力,他們覺得可能就像是聰明的人而已。實際上,人工智能比這個厲害得多,可能比最聰明的人還要聰明。我看到 AI 研究人員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假定他們很聰明,實際上和 AI 相比不見得如此,他們覺得機器不會比人聰明,實際上機器很有可能比人聰明得多。面對這個狀況我們應該做什么呢?我也不知道,我也不確定,我希望 AI 會是好東西。」

              他還談到了特斯拉對人工智能的態度。他指出,「有一句老話,如果打不過他們就和他們組成團隊吧。我所開發的公司就是這樣,目的就是讓我們加入到 AI 戰隊里面。現在我們已經和手機、電腦連在一塊了,我們已經成為帶有機器特征的人了,機器在你生命相當于你生命的延伸,你離開了手機像少了一個手臂。」

              「與人的思維速度相比,現在的人工智能太慢了。假定一個計算機多幾個服務點的計算能力,每個毫秒在計算機來說是極大進步,對于我們來說這不算什么。理解人類的自然語言對于計算機來說非常短,像鯨魚在發的聲音,每秒鐘最多一百個字節左右的信息對于電腦來上太快太短太慢了。計算機可以超過你幾十萬倍數字通量的方式進行對話,計算機看人一定會覺得特別無聊,仿佛看著人就覺得無聊的人類。這是我想說的人和計算機的差別。」馬斯克如是說。

              對此,馬云認為「AI 能夠讓大家更好地理解自己,而不是完全理解外部的世界。」他表示出對人工智能發展的樂觀,呼吁不要產生對 AI 的戒心。「我不覺得 AI 是一種威脅,我不認為人工智能是很恐怖的東西,因為人類很聰明。我覺得 AI 很好很有意思,我們會擁抱它。」馬云說道。


              人工智能的「就業」威脅論

              人工智能的出現在很多方面開始代替人類進行工作。實際上人們所擔心的每一個技術變革,過去百年的時間里都為我們創造出了更多的就業機會。針對此,馬云認為人工智能的高速發展可能會帶來人類壽命的大幅延長,從而加劇老齡化的進程。那個時候勞動力的不足需要機器去彌補,至少也得有人來照顧老年人的生活。

              馬斯克表示同意這樣的看法。他說,「今后人工智能會使得工作失去意義,可能最后的工作就是寫 AI 軟件,最終可能 AI 自己都會寫軟件了,所以我建議大家去學工程、物理或者做一些和人互動的工作。當然還有藝術。我們還要思考一下神經連接的問題,不然的話我們就要落后了。我們一定要盡快做這個工作,我們所剩的時間也不多了。」


              人和AI誰聰明?

              馬云表示對「教育」這個話題很感興趣,他問馬斯克,「未來要我們掌握哪些知識或者技能,從而有助于我們獲得更多的優勢?對于年輕想要從事人工智能的年輕人你有什么建議嗎?」

              他個人認為未來不會有人工智能的專業人士。他相信機器會更加聰明,會比人在未來聰明很多。人怎么能夠做得更好,怎么變得更智慧更聰明呢?我們應該改變教育方式,改變教的內容。而怎么教孩子有更多的創意、更有建設性呢?這是教育的關鍵。

              馬斯克同意馬云的觀點,他認為「要盡可能多地去涉獵不同的知識領域,讓自己能夠更好地預測未來、創造未來。而預測未來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創造未來。我們要評估一下自己在學的東西,是不是能夠讓自己預測未來,讓自己減少錯誤?我們可以通過這個方式來思考教育。 」

              他也提到了神經連接(Neurolink)這項技術,指出它能夠解決現行教育帶寬又低又慢的特點。而預測未來是不可能不犯錯的,但還是要去嘗試去調整。馬云同時指出,「要相信人類能夠改善錯誤、改善自己,這就需要教育存在的意義。」

              不過兩位大佬在「人與機器到底誰聰明」的問題產生了爭執。

              馬云指出,「人從來無法創造一個比自己更聰明的動物,在這里有很多聰明人,但我們還是沒有辦法創造一個更聰明的人」,馬斯克反駁稱,「我們可以創造比我們更聰明的東西,他們并不一定要是人。最早的文明是非常原始的,當時沒有任何技術,只是跑來跑去,不要被別人吃掉,想要生存下來。現在我們有取暖,有很多的食物,這些都是新的東西。我們比過去聰明了很多很多,這會繼續下去,并不是最后的革命。像你說的,聰明人犯的最嚴重的錯誤就是自以為聰明。」

              馬斯克接著說道,「對于人工智能,我的看法是,說到底你可以推進人工智能來解決問題,讓人們有更多的自由度。有最多自由度的就是現實。比如下跳棋是很容易解決的,用傳統的軟件計算機就可以解決的,這別沒有什么挑戰。可以說下跳棋有完整的解決方案,幾乎不可能贏,每一個套路都已經知道了。然后就有象棋,自由度比跳棋高很多,但是也是自由度數量級比較低的游戲。之后到了圍棋,自由度比象棋高很多,所以我們不斷的在跳躍自由度,數量級在不斷的上升,智能的數量級也在不斷的上升,可以完全模擬人的各個方面。」

              「有人說現在我們就活在一種模擬當中,有人開玩笑說,如果生活就是一種游戲,那么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我覺得我們的圖象很好,情節也非常復雜,但是要讓一個人重生獲得完全的意識可能還要 20 多年。你講的出生率我并不擔心,大多數人覺得人口太多了,但是這是一種過時的看法。假設人工智能能夠帶來一個美好的未來,世界在 20 年后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人口的崩潰。20 年后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口的崩潰并不是人口的爆炸,我們可以很清楚的預見 20 年后人類的情況。人類重生要花 20 年。」馬斯克笑著說。


              關于生命

              兩位大佬也探討了人工智能對生命的影響。

              在馬斯克看來,如果我們能夠做神經連接的話,年齡可能已經不太重要了,可以把狀態儲存下來,像把一個游戲保存下來一樣。我們可以把生物的衰老問題解決,如果要去改變 DNA 的話,就是一個時間的問題。人們會不會愿意去改 DNA,這是要思考的。很有可能人類會反響很好,如果真要延長壽命的話要去改變 DNA,但不知道是不是應該去做這件事情。

              對于此,馬云再次強調了「人工智能完全可以幫助我們實現環境可持續性」的觀點。他指出,「當人們對自己有更好了解的時候,人們會變得更加明智更加聰明。聰明的人知道想要什么東西,以及如何實現。而真正智慧的人知道不想要的是什么。當人類會使用人工智能時,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我覺得也會有很多方法。人們可以住在一個健康的地球上,并且保護一個健康的地球。」

              可能相比馬斯克有一顆去火星旅行的心,馬云更希望新技術能夠造福地球和生活在地球的人類。他對馬斯克把特斯拉工廠選在中國表示贊賞,他說,「我們今天要采取負責任的態度,但是我們不能夠為未來找到所有解決方案,人類犯錯也是一件好事。人類如果能夠從錯誤當中學習也是一件好事,人類最后的死亡和消亡也是一件好事。 」

              「我覺得你說的是對的,我們要為意識長久的存在而奮斗。」馬斯克笑著回答道。

              真是一場信息量巨大,充滿未來式的對話。用主持人的話說,這就是地球和衛星的對話,不管生活在什么地方,我們的生活和時間會不斷往前走,最終就是實用技術創造更好的生活。

              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在聆聽完兩位大佬的對談后發表了自己的感想,他說,「我聽出來了,兩位馬先生都是科技樂觀主義者,只是樂觀的程度和思考的方向不同。他們看起來觀點相左,基本上沒啥共識的對話,實際上是因為一個在說『咱還是要想怎么能更好』,另一個在說『想透了的話,其實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

              誠然,科技始終是把雙刃劍,我們要對像人工智能這樣最終會把社會推向新變革時代的技術始終保持敬畏心。正如 AI 界的傳奇人物李飛飛教授所做的一樣,我們要把人工智能當做交叉性的學科去研究,要讓它能在人類的指導下得到應用。要讓人工智能增強人類自身的能力,而不是去取代我們的存在。


              責任編輯:臥蟲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最新文章

              極客公園

              用極客視角,追蹤你不可錯過的科技圈。

              極客之選

              新鮮、有趣的硬件產品,第一時間為你呈現。

              頂樓

              關注前沿科技,發表具有科技的商業洞見。

                  <em id="hlgmj"></em>

                    1. <em id="hlgmj"></em>

                        1. <div id="hlgmj"></div>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